汽车

浙江江山一乡村泥水匠无偿献血14年 累计10万余毫升

字号+ 作者:孙静波 来源:2018-06-12 08:52 我要评论( )

乡村泥水匠伍庆文 毛严庆 摄今年46岁的伍庆文,自2004年以来,已无偿捐献血小板137次 毛严庆 摄 “纯属偶然” 谈到如何会走上捐献血小板之路,

  中新网衢州6月11日电(见习记者 周禹龙 通讯员 毛严庆)身高不足1.6米,满手老茧,朴实憨厚的笑容,24本无偿献血证,在身边人眼里,浙江江山人伍庆文是位“不平凡”的乡村泥水匠。

  今年46岁的伍庆文,自2004年以来,已无偿捐献血小板137次,按比例计算,累计献血10万余毫升。

乡村泥水匠伍庆文 毛严庆 摄
乡村泥水匠伍庆文 毛严庆 摄
今年46岁的伍庆文,自2004年以来,已无偿捐献血小板137次 毛严庆 摄
今年46岁的伍庆文,自2004年以来,已无偿捐献血小板137次 毛严庆 摄

  “纯属偶然”

  谈到如何会走上捐献血小板之路,伍庆文说,“纯属偶然。”

  2004年,伍庆文还在杭州打工,路过吴山广场时,恰巧碰到无偿献血车停靠在一角。他看见,车前排着长长的队伍。平日里就爱帮助别人的伍庆文,突然产生一个念头:“虽然我资金上帮不了别人,但可以通过献血为病人尽一份力。”

  家人纷纷劝他,妻子更是不愿意,直接质问他:“你个子不高,人也偏瘦,听说抽血会伤元气,对身体可能有影响,万一生病了怎么办?”

  面对“阻拦”,伍庆文还是踏上了献血车,由此开启了长达14年的爱心之路。

  14年如一日,坚定不移地支持爱心献血(血小板)事业,并非易事。当伍庆文第3次献血时,他了解到献全血需要间隔6个月才能再次献血,而献成分血主要是机采血小板,只要间隔1个月就能再次捐献,但是捐献过程繁杂、耗时较长。

  最终,伍庆文选择了少数人才会尝试的血小板捐献,“这样就能帮助更多人,为他们赢得更多生的希望。”

24本无偿献血证 毛严庆 摄
24本无偿献血证 毛严庆 摄

  “骑坏了就再换一辆”

  2005年,女儿出生,伍庆文离开了杭州,回到江山,做起泥水匠。

  工作地点变了,钱挣得比以前少了,但并不影响伍庆文每月一次的血小板捐献。江山不具备捐献血小板条件,每次捐献,伍庆文都要在天还没亮时,骑摩托车赶到衢州市区,往返需要3个多小时。

  寒冬也不例外,14年来向来如此。天晴一双解放鞋,下雨下雪换成高筒雨靴,摩托车骑坏了就再换一辆,这些行头成了伍庆文献血的标配。

  为了不影响工作,伍庆文常常会在衢州中心血站上班前赶到,献完血后立马赶回村子,为的就是赶下午的活。

  在衢州中心血站工作人员的眼里,伍庆文是打开机采室大门时,第一个坐在大厅等候的人;是那个在冰冷刺骨的大雪天守在血站门口,不停用双手摩擦取暖的人;是那个顶着狂风暴雨,在办公楼里整理刚刚脱下雨衣雨裤的人……

  “只希望有生之年更好地帮助社会”

  伍庆文的家比较简陋,三层小楼只有第一层勉强进行了粉刷,家里最值钱的是一台28寸的康佳牌电视机。

  相形之下,24本献血证,是家里“最值钱”的物件,它记录着伍庆文多年的献血历程。14年里,伍庆文陆续获得了“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浙江省无偿献血特别奉献奖”“浙江省无偿献血之江杯奖”等荣誉。

伍庆文和她的家人 毛严庆 摄
伍庆文和她的家人 毛严庆 摄

  但在伍庆文看来,荣誉只代表过去,他希望做的更多。2004年,他在《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同意书》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正式成为中华骨髓库大家庭中的一员;2011年,他又与中国红十字会签订了《人体器官捐献协议书》。

  “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没有什么远大抱负,只希望有生之年更好地帮助社会。”伍庆文说,如果他的血小板能够换来患者康复,他就一直献下去(完)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医者仁心,爱在流淌——运城安国医院员工踊跃献血

    医者仁心,爱在流淌——运城安国医院员工踊跃献血

    2024-09-27 22:16

  • 我的献血故事

    我的献血故事

    2020-10-30 12:48

  • 国家卫健委:血液保障能力基本可满足临床需要

    国家卫健委:血液保障能力基本可满足临床需要

    2018-06-13 08:59

  • 南宁各行业涌现无偿献血达人 保障700多万人临床用血

    南宁各行业涌现无偿献血达人 保障700多万人临床用血

    2018-06-12 08:52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