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代至1940年代,徐家汇这片“海派之源”的丰厚土壤,先后孕育了联华、电通、新华、昆仑、文华、海燕、天马等电影企业。
1950年代初,包括昆仑、文华在内的8家私营电影企业,联合组建为国营的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
1953年,上海电影制片厂与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合并,仍沿用“上海电影制片厂”厂名,厂址为现在的上海电影博物馆所在地(漕溪北路595号)。
1957年4月,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正式建厂,隶属上海电影制片厂,设动画、木偶和剪纸3个制片部门。
动画片《九色鹿》取材于莫高窟的《鹿王本生图》,这幅壁画绘制于北魏时期,是敦煌莫高窟壁画同类题材中保存最为完整、最完美的连环画和最具代表性的壁画之一。1980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决定拍摄根据敦煌壁画故事改编的动画片《九色鹿》,由钱家骏、戴铁郎导演,胡永凯担任人物设计,冯建男担任场景设计。
这一年的初夏,冯健男等在钱家骏的带领下,来到敦煌莫高窟,在南窟、北窟呆了整整23天。为将九色鹿形象以最真实、生动的形式呈现在电影银幕上,冯健男临摹了21幅彩色的敦煌壁画,画了5本速写。
在莫高窟,《九色鹿》的主创团队确定了电影的整体风格——以北魏壁画为基调,融入隋唐时期壁画精雕细刻的特色。鹿的造型来自莫高窟壁画中鹿王的形象,九色鹿王是释迦牟尼的前生,原壁画中,无名画师将白色作为鹿的主色,再用石绿、赭石在鹿身上点彩,意在指出鹿有九色。
动画中的九色鹿是使用淡点或枯笔涂画几抹色彩,做到中国传统意境中的“意到笔不到”。鹿王的头部金色光环,则借鉴佛光的画法,美丽、神奇。《九色鹿》整片只有24分钟,创作者们画了近2万张动画,仅动画片中的背景就画了200多张。如今,《九色鹿》人景合成电影画面原稿,被收藏在上海电影博物馆内。从《九色鹿》延伸开来
开馆时间:周二至周日9:30-16:30(16:00停止售票和入馆) 周一闭馆
原标题:《《国家宝藏》迎来动画明星“国宝守护人”,诞生地就在徐家汇源!》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