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

100种声音背后的多元圈层视角《为歌而赞》让歌曲被你我选择

字号+ 作者:lobtom 来源:未知 2021-03-16 14:18 我要评论( )

这首歌就像早上起床的闹铃,让人想关掉。面对这样的评价,THE9成员许佳琪瞪大了眼睛。 在新上线的综艺《为歌而赞》里,歌手面对这样不捧着的评价是挺常见的一幕,不过表演者们不

  “这首歌就像早上起床的闹铃,让人想关掉。”面对这样的评价,THE9成员许佳琪瞪大了眼睛。

  在新上线的综艺《为歌而赞》里,歌手面对这样“不捧着”的评价是挺常见的一幕,不过表演者们不是单纯的被点评,在听到不认同的“辣评”后,张韶涵则以“我希望大家都能关注到每一个艺人在这个舞台上的用心”做出回应。

  每首歌曲都会收获或辛辣或中肯的评价,歌手、内容创作者、音乐爱好者、主持人,每一种身份的人都真实地表达着自己的观点,让这档由浙江卫视和抖音联合出品的跨屏互动音乐综艺,有了不同于常规音乐综艺的样貌。

  在追求多元化、个性化的主流价值观之下,综艺节目越来越倾向于呈现多方的观点,而《为歌而赞》则在这个基础上又迈进一步,让现场的观众直接发声,这或许能够在音乐传播、音乐审美都发生变化的新时代中,再次打造能穿透全民给一代人留下记忆烙印的时代金曲。

  音乐与音乐综艺的关系,早就不再是框架与填充物这般简单,音乐综艺为音乐作品提供的传播助力,已经是市场与行业公认的,这也让如今的音乐综艺有了越来越多的责任,而打造出时代金曲或许就是当下音乐综艺们的新命题。

  一个事实是,传统唱片业遗留下的局面是主流音乐与小众音乐有着不同的受众群体,不同群体之间隔着一堵隐形的墙,彼此难以实现交流与认同。而在短视频兴起后,音乐传播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如今的市场不再以主流与小众做区分,而是不同兴趣、不同圈层的用户聚集,一个喜爱小众音乐的人同时也可能喜欢打游戏、旅游,这种用户群标签上的转变,打破了原本的那堵墙,也就让优质的音乐作品实现破圈增加了可能性。

  《为歌而赞》似乎也在为这一目标而努力,其第一步就是找到不同身份、不同兴趣圈层的人,让他们都能为自己发声,促成多元化的观点碰撞。

  在《为歌而赞》里,出现了音乐综艺中首个“赞评转”的概念,并为此设立了百赞团,由节目组邀请100位喜爱音乐的年轻人组成,他们在现场观看演出决定是否点赞并作出自己的评论,让演出者和观看者都能在节目中进行直接的交流,没有乐评人、导师等“中间商”代替听众发言,每一个听到歌曲的人都能发声,是《为歌而赞》最有意思的看点。

  像是在热歌领域有众多代表作的宝石Gem,就在《为歌而赞》中感受到了百赞团的严厉,“这首歌虽然很好听也很有画面感,但画面感太强了,让我们只能跟着歌曲创作,没有了自己的表达空间”,面对这样的评价,宝石Gem解释自己的创作初衷,“想要把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放到歌中,带大家感受最普通又最实在的浪漫”,最终这样的创作动机赢得了现场的认可与掌声。

  而此前不被大众所熟悉的唐汉霄,则凭借一首《烂泥》引发了百赞团成员之间的讨论,有人说“谁没打工过,这些经历人人都有”表明自己没被打动,另一位百赞团成员则直接回应“打动人的就是感同身受,都打过工才更能因为这首歌有共情”,最后《烂泥》获得了当场最高分,也让现场的百赞团记住了唐汉霄的名字。

  从这也能看出,相比以往不少的音乐综艺,《为歌而赞》因为百赞团的设立,让我们看到了观众又重新把目光聚焦到音乐作品上,无论是创作者的表达还是百赞团的观点,都围绕音乐作品展开,这是十分难得的一幕,在不少重视舞台表演的节目中,人们的关注焦点仍然还是人,而《为歌而赞》则真正实现了从歌出发。

  张韶涵希望大家看到艺人的用心,是因为在表演中她不再只是个歌手,而是整个舞台作品的“导演”,选择默剧的表现方式是要重新为歌曲描绘一个故事,她在这个作品上身份的转变,是出于对舞台对观众的尊重,所以也希望歌手们这样尊重的态度能被看到。

  而指出宝石Gem歌曲没有可发挥空间的百赞团成员,是一名短视频内容生产者,在做出评论的一刻他不再是单纯的观众,而是以自身的视频制作经验出发来评判这首歌曲的多方面价值,从他也能看出为什么在这档节目中我们能听到多种不同的声音。

  百赞团成员虽然都热爱音乐,但每个人也都有各自的兴趣爱好与关注点,某种层面百赞团形成了多个圈层的聚拢,让节目中的歌曲接受各种圈层视角的打量。因而可以说,百赞团的设定不仅让《为歌而赞》打破大众与小众之间的那堵墙,也让一首歌曲能否穿透全民成为时代金曲成为期待,使得节目看点与燃点十足。

  聚拢多个兴趣圈层倾听他们的声音,是《为歌而赞》在做的,也是音乐内容生产方所关心的,张信哲和马思唯就都有类似的表达,他们很好奇自己的作品会得到市场怎样的反馈,这也是他们站到这个舞台的原因。

  而他们之所以关注不同圈层的声音,还是因为大家想要找到被大众市场认同的原因是什么,《为歌而赞》则恰好成为了解大众想法的契机,换句话说也是《为歌而赞》让行业与市场借助这个节目找到这条标准线,并通过节目试着打造出时代的金曲。

  首先,《为歌而赞》有一个基础赛制——新歌与热歌的比拼,同台比拼看得分高低,实际上是对“先有传播再有热歌,还是先有好歌再成热歌”这一经典问题的回答。从第一期结果来看,在百赞团的审视下新歌也能获得认可,证明了歌好才是歌热的基础,这无疑是给音乐创作者们喂下一颗定心丸,只要把作品打磨好,就有机会乘上传播的东风走向热门。

  另外,像百赞团这样的创新性设置,实际上也是对专业人员定义音乐审美这样单一标准的打破,同时,百赞团的出现也是节目将市场的运行规则与选择还原到节目中的妙举。歌手、百赞团多方的观点都在《为歌而赞》里集中呈现,而最终是以百赞团的打分为结果,完全符合了当下音乐市场的运行规则——哪怕官方再强推,市场不买单的作品就无法穿透多个圈层、打动用户。

  并且,不仅有歌手、唱作人的各种观点表达,百赞团中也有针对同一首歌的不同声音与不同看法,这也会引发节目外观众的思考,发现自己认可音乐作品的标准,从而推动多元化音乐审美的发展。

  像是马思唯带来的新歌,虽然技巧难度极高,但能够了解到这一难度的百赞团成员并不多,他们愿意因为高难度作品的高完成度给马思唯点赞,却无法影响到其他人的评判,这或许也会给马思唯本人带来一些启示。

  张信哲在《为歌而赞》舞台带来的国际一流制作水准作品,则更是为了了解市场上的不同看法,哪怕无法被所有人接受,他也愿意继续坚持自己的信念,“身为音乐人我必须要选择自己的方向和目标”,这样一句话也说明他并不想被市场所左右,只是给更多人展示一流水准制作出的音乐作品,而这也正是一种音乐审美的展现。

  不再以专业人士为唯一标准,把“好歌”的评判权利交给更多人,歌手、唱作人可以坚持自己的信念,市场也会给出自己的判断,这一情况才是多元化音乐审美的百花齐放,也是百赞团设立的价值。

  换一个角度来看,《为歌而赞》通过节目机制上的设置,以及给予每个人表达的机会,做了一次针对大众市场的音乐偏好实验,让“时代金曲”在大众市场中逐渐有了轮廓,而节目中最终体现出的“好听又好用才能被点赞”这一结论,或许也正揭示了当下市场中大众的选择变化。

  在音乐产业受到互联网影响走进数字音乐时代后,几乎没能再有穿透全民的新音乐作品,80年代的《乡恋》《一剪梅》、90年代的《春天的故事》《同桌的你》、2000年代的《东风破》《千里之外》,都成为了一代人的记忆,如今虽然爆款热歌总出现,但真正谈到穿透全民成为一代人记忆,并且被人久久传唱的并不多,尤其是传统唱片生产模式下的作品更是难以在大众市场中流行,反倒是借助视频手段的方式让海外出现了一些流行于全球的新作品。

  2019年,在海外版抖音TikTok上走红的《Old Town Road》即是如此,不仅借助短视频红遍全球,歌曲也在Billboard百强单曲榜取得了连续19周冠军的成绩,并在第62届格莱美奖中获得了最佳流行对唱/组合、最佳音乐录影带两个奖项。

  这一情况不仅说明了视频形式对音乐传播的价值,也让人们在抖音这样的平台发现了大众音乐审美的变迁,这也是《为歌而赞》节目出现的原因之一。

  具体来看,在抖音参与的情况下,《为歌而赞》也增加了跨屏互动的玩法,让用户在观看节目的同时也可以“赞评转”,参与到表演的互动中,为自己喜爱的作品点赞,最终评选出线上的高分音乐作品。这其实也是进一步把“全民”拉到节目中,把时代金曲的选择交给更多人。

  包括百赞团在节目中评选出的高分作品,也会获得抖音平台上的推广资源支持,让好歌不仅被百赞团、观众听到,还可以通过短视频继续保持生命力、释放影响力。多个兴趣圈层构成的百赞团成员拥有的5.5亿粉丝,会成为这些好作品的传播基地,让歌曲更直观、高效地穿过多个文化兴趣圈,打通作品的破圈通道,让音乐人和作品参与到《为歌而赞》中不是结束而只是个开始。

  更重要的是,节目中让不同圈层、不同群体都能进行观点表达与作品表达,这是借助电视、短视频双渠道为内容生产者、受众搭建出一个场域,在这个场域里能深入交流音乐之于每个人的价值,对待音乐的不同理解,亦或是音乐引发的共鸣,都能通过节目被放大,让更多人意识到音乐不仅是可听的、可用的,也可以是引发思考的,发现音乐背后的人文价值,这也使得《为歌而赞》这档节目走向了价值认知的破壁。

  由于传统的传播方式与评判方式,让我们的音乐市场处在了一个认知夹缝中,我们认可好歌,但不知道什么样能算是全民心中的好歌,我们会被音乐打动,但没办法说清打动我们的到底是什么,《为歌而赞》在有了短视频平台的参与后,构建了一个听者、生产者都能表达的桥梁,试着通过这些表达、选择去看清音乐这一艺术形式背后的价值,这也是《为歌而赞》在娱乐属性之外带来的更大价值。

  从这一点来说,打造穿透全民的时代性金曲不会是《为歌而赞》的结果,而只是一个过程,抖音在其中做的是激发大众层面对音乐的多元认知,从而让音乐在大众市场实现属性回归,其既是精神消费品也是一种值得深思的艺术。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