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

知党史丨抗战老电影里的保定故事

字号+ 作者:lobtom 来源:未知 2021-03-22 17:15 我要评论( )

《地道战》《狼牙山五壮士》《小兵张嘎》《野火春风斗古城》,这些影片反映的都是发生在保定的抗战故事,故事原型在保定,影片拍摄也在保定。 熟悉的旋律,萦绕耳边;熟悉的镜头

  《地道战》《狼牙山五壮士》《小兵张嘎》《野火春风斗古城》,这些影片反映的都是发生在保定的抗战故事,故事原型在保定,影片拍摄也在保定。

  熟悉的旋律,萦绕耳边;熟悉的镜头,印在心头。一部部红色经典电影,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记忆。狼牙山景区广场矗立着狼牙山五勇士塑像,成为游人争相瞻仰的重要景点。

  以保定这块热土为发生地,以保定人民的抗日斗争故事为原型拍摄的《小兵张嘎》《地道战》《狼牙山五壮士》《野火春风斗古城》等著名老电影,谱写了一首首不朽的战歌,成为代代传承的红色经典。

  保定市方志馆副馆长、保定抗战历史研究会秘书长冉白正编纂过《保定红色文化文库》《保定抗战历史图志》,对保定抗战史烂熟于胸。从冀中平原到巍巍太行,从古城到水深苇密的白洋淀,从敌后武工队到雁翎队,从少年英雄王二小到狼牙山五壮士,冉白正谈起来滔滔不绝。《小兵张嘎》电影剧照。

  在保定抗战史料馆内,陈列着大批保定抗战史料和书籍。随手翻开一册,便是一首可歌可泣的壮歌。随着冉白正的解读,记者仿佛回到了战火纷飞的岁月。

  比如,杨成武在易县、涞源一带指挥的大龙华、雁宿崖、东团堡等山地歼灭战,使敌闻风丧胆;全国民兵战斗英雄李殿冰等把麻雀战运用得最为出色;民兵爆炸英雄李勇等开展的地雷战,冀中平原清苑县冉庄等地民兵创造的地道战,白洋淀雁翎队创造的水上游击战以及破袭战、围困战、挑帘战等无处不在。

  冉白正说,在党的领导下,军民携手在保定敌后抗日战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而这些几乎都在老电影里得到了体现。

  “放眼全国,还没有一个地方能够像保定这样,滋养出这么多的红色影视作品。”冉白正说,以保定为背景的红色经典电影有很多,大多拍摄于20世纪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而尤以抗战题材居多,比较知名的约有10部。

  “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电影《地道战》以清苑县冉庄地道战为原型,也是在冉庄实景拍摄,是冀中人民利用地道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一个缩影。

  “昨日狼牙山顶屹立着壮士五个,棋盘陀上的峭壁,壮士挺身跳落。”1941年9月份,在反扫荡的突围战中,5位八路军战士宁死不屈的悲壮一跳,让《狼牙山五壮士》这首壮歌至今咏唱。

  夏天的白洋淀,绿波荡漾,一只只游船画舫在芦苇荡间穿梭,不时激起白色的浪花,《小兵张嘎》的传奇至今在这片美丽的水乡传颂。与日伪斗智斗勇的张嘎子的背后,其实是雁翎队这支活跃在白洋淀上的民间抗日武装与日伪抗争的历史写照。

  在1963年上映的《野火春风斗古城》,描述的是1943年冬天我党地下工作者在保定开展秘密斗争的故事,镜头里的西大街、老城墙在今天仍然可以看到。

  除此之外,还有《青春之歌》《新儿女英雄传》《平原游击队》《白求恩大夫》《烈火金刚》《少年英雄王二小》等多部反映抗日战争期间,保定人民与日寇浴血奋战的慷慨壮歌。

  “保定这片土地不仅为红色经典电影提供了创作题材,更在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奋勇抗战史上,谱写了浓墨重彩的华章。”冉白正说,这10部老电影,几乎贯穿了整个保定抗战史,谱写了一部壮丽的保定抗战史诗。电影《平原游击队》中的李向阳让日伪闻风丧胆。

  2015年8月,在纪念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时,《中国青年报》调查显示,《地道战》以高票当选读者心目中经典抗战剧之首,其他进入前十位的还有《狼牙山五壮士》和《小兵张嘎》。

  为何保定能孕育出如此多的红色经典?而且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跨度里,深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冉庄纵横交错的地道,闪耀着冀中人民与敌抗争的智慧光芒;狼牙山五壮士的悲壮一跃,谱写了我抗战军民的慷慨壮歌;小兵张嘎和日伪的巧妙周旋,淋漓尽致地展现了雁翎队在白洋淀与日寇不屈不挠的斗争。”冉白正说,这些老电影都源自真实的历史,有真实的故事原型,都是根据保定涌现出的英雄事迹创作的。

  “保定以其厚重的红色历史及在中国抗战时期的重要地位,成为中国红色记忆里的重要节点。”冉白正说,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处于华北敌后抗战的最前沿,而保定地区则位于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核心地带,是华北抗日的主战场。

  这片红色热土发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涌现出无数前赴后继的抗战英雄,这些都为文学创作和影视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阜平的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每年都会吸引大批游客参观。

  “这些电影塑造的一大批光辉的英雄形象,其实是众多保定抗战英雄的集体写照,都是活生生、有血有肉的。”冉白正说,《小兵张嘎》中的嘎子,《新儿女英雄传》中的黑老蔡,《烈火金刚》中的史更新、肖飞,《野火春风斗古城》中的杨晓冬、金环、银环,这些家喻户晓的英雄,都呈现出鲜明的形象和性格特征。

  冉白正表示,这些老电影之所以能成为经典,正是因为它们都客观地反映了历史事实,而真实是支撑红色经典代代传承的核心力量。

  河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谢美生认为,大多数红色电影除了故事、人物取材真实,也与其创作者在保定的工作、生活经历息息相关,他们出身于这片土地、熟悉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民血肉相连。

  比如,《小兵张嘎》的编剧徐光耀,也是同名小说的作者。他是土生土长的雄县人,13岁参加了八路军,辗转作战于冀中平原和山区,经历了残酷的“大扫荡”。血与火的生死考验,激起他拿起笔的冲动,时常写些战地通讯、歌词、快板之类投往报刊。渐渐的,他成为一名在战斗时拿起枪冲锋的战士、创作时奋笔疾书的“秀才”。

  《野火春风斗古城》的编剧和同名小说的作者保定人李英儒,曾长期在保定从事地下斗争。创作这部长篇小说,正是李英儒取材于抗战时期自己在保定开展地下斗争的亲身经历。

  而执导《青春之歌》《小兵张嘎》的导演崔嵬,《平原游击队》和《狼牙山五壮士》的编剧邢野,则都是在晋察冀边区成长起来的文艺创作骨干。

  “在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的文化事业生机勃勃,为新中国成立后密集的文学和影视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谢美生说,当时晋察冀边区军队文化团体、地方文化单位多达数十个,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他们以文化做武器,用各种文艺形式进行宣传鼓动,唤起民众,鼓舞士气,打击敌人,为抗战胜利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也为新中国成立后密集的文学和影视创作提供了人才储备。

  新中国成立至1966年,我国长篇小说创作出版迎来一个高潮。谢美生说,这17年间,有大批影响深远的作品问世,百花齐放,盛极一时,有很大一部分是晋察冀边区文化的延伸。

  其中,《野火春风斗古城》《小兵张嘎》《平原烈火》《新儿女英雄传》《烈火金刚》《狼牙山五壮士》《敌后武工队》《地道战》等多部表现保定地区人民英勇抗争的红色经典作品脱颖而出。

  “很快,多部同名电影被搬上银幕,形成一股红色旋风,传遍大江南北,传承半个世纪。”谢美生说,正是这片英雄的土地和英雄的人民,为红色经典的创作提供了丰厚的滋养,让经典更加隽永绵长。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解码抗战老电影《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

    解码抗战老电影《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

    2021-03-22 17:16

  • 抗战老电影公益展映“11+1”部影片免费看

    抗战老电影公益展映“11+1”部影片免费看

    2021-03-22 17:14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