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晚,重庆扬帆管乐团又一次亮相重庆大剧院,特别的是,演奏的过程中,不少的团员并没有乐谱,这是因为扬帆管乐团的主要成员,是重庆特殊教育学校的视障学生。新华网 李相博 摄
2010年底,在带领学生观看了一场交响乐演出后,学生们对管乐器的好奇,让重庆特殊教育学校决定成立扬帆管乐团。一成立,管乐团就遇到了难题。由于视力上的障碍,视障学生没法看乐谱,也没法模仿演奏乐器的口型和指法。外面请来的教师,马上打起退堂鼓放弃。在看似无解的难题面前,学校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让学校的老师也加入到管乐团,和学生们一起练习。之所以说大胆,是因为绝大多数老师对于管乐器,也一无所知,只有从零学起,再教给学生。靠着不言放弃的信念加上摸石头过河的办法,扬帆管乐团启航了。新华网 李相博 摄
每个周日的下午,管乐团的首席长笛演奏者田秀云,总会出现在学校教学楼二楼的读书角,练习演奏长笛。在演奏长笛的学生中,田秀云不是最聪颖的,但一定是最刻苦的。初学之际,花了半个多月的时间,田秀云才吹响了笛头。对于那个瞬间,田秀云记忆深刻,也给了她吹好长笛的信心。新华网 李相博 摄
看不见乐谱,同学们便把曲子背下来。每学一首新曲子,田秀云便找老师把曲子分解录下来,一遍遍地听,直到记在心中。看不见指挥,便在心中默念节拍,跟上曲调。新华网 李相博 摄
对于田秀云而言,音乐如同亲密的伴侣,“就像我心里的精灵”,田秀云这么比喻。难过的时候,她会来到没人的地方,吹响长笛,向“心里的精灵”倾诉,让其带走忧伤的情绪。高兴的时候,则吹起欢快的曲子。休息时,也会合着节拍,练起指法,哼着曲调。新华网 李相博 摄
2011年8月,音乐科班出身的李沂念加入扬帆管乐团,成为乐团指挥。扬帆管乐团也有了第一次的蜕变,李沂念逐步教给成员们如何处理音乐上的衔接、曲调的变速,管乐团不再只是演奏简单的曲子。在李沂念看来,管乐团对学生的意义,远远不止是掌握了乐器的使用,更重要的是,通过乐团的演奏,让视障学生有了团队配合的意识。新华网 李相博 摄
假若没有遇到王登梅,扬帆管乐团或许不会能有今天令人咋舌的成就。2012年,第一次看到扬帆管乐团的演奏后,在解放军军乐团担任指挥的王登梅,便决定长期指导扬帆管乐团。回想起第一次接触,“冲击特别大”,在这之前,王登梅没想到还能有这么多视障生一同演奏西洋乐器。这种冲击,触动了王登梅,让在北京工作的他,决定定期到重庆,为扬帆管乐团进行免费的指导。出身国内一流乐团的王登梅,给扬帆管乐团带来了一流的理念以及正规的训练方法,让乐团有了正确的成长方向。新华网 李相博 摄
在王登梅看来,指导视障生们演奏交响乐,目的并不在于培养音乐家,重要的是让视障学生也能接受艺术素质教育。让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感受音乐,接受艺术的熏陶。这一点,恰恰是目前残障学生教育方面的不足。或许,这样的经历对就业没有什么直接的帮助。但哪怕是学生在往后遭遇挫折时,懂得通过音乐舒缓了情绪,这一切的付出都值得了。除了定期的指导,王登梅还会给扬帆管乐团制定每学期的训练计划,也积极为乐团的成员创造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寻找更好的发展平台。新华网 李相博 摄
小号手王太樊,无疑是幸运的。原本已经读到小学五年级的他,因为视力衰退,来到重庆特殊教育学校,重新上小学。入学没多久,李沂念发现王太樊是个适合吹小号的苗子,便将他招进管乐团。从对小号一无所知,到乐团的首席小号手,王太樊多少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原本腆静内向的王太樊也变得开朗自信。新华网 李相博 摄
音乐也让王太樊有了自己奋斗的目标——“把小号吹奏到极致”,而为了这个目标,王太樊丝毫没有偷懒,每天都会挤出时间练习。新华网 李相博 摄
音乐对孩子们的改变,远远超出了扬帆管乐团成立之初老师们的设想,因此,重庆特殊教育学校也把管乐器当成一门日常课程,让全校的学生都能接触音乐。练习管乐器的过程,早已经不止是掌握一门乐器。音乐犹如一座灯塔,照亮了他们的内心,教会学生懂得合作,让他们的人生旅途扬起风帆。新华网 李相博 摄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