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成功后,企业的未来和创业者自身的命运、结局,便成为众人关注的重心。一般而言有三大类结果:一是创业者让渡企业的控制权,把企业让渡给他人养育。创业者可以选择出售企业,也可以为企业找到一个好婆家,自己成为企业的一员。上市或寻找投资都可实现企业控制权的让渡,具有传奇色彩的司大都如此。二是创业者让渡企业的管理权,为企业找一个好保姆,聘请职业经理人来促进企业未来的更大发展,自己则成为线年华帝七位老板就自敲下课铃,聘请职业经理人来管理企业。三是创业成功后,创业者仍融企业的所有者和管理者于一身。
创业成功后,无论创业者如何选择自己的道路,企业都需要经历一个休整阶段,它不在时间的长短,但却是不可能跳跃的阶段。正如人的成长要经历青春期的烦扰一样,这一阶段企业会涌现许多管理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到企业的未来发展,也会影响到企业价值的体现。我们不仅需要优秀的创业者,更需要优质的企业。因此,创业者出于考虑企业未来的发展与自身命运这一战略问题,在创业成功后,尤应该考虑为企业管理做些什么。
成功管理的关键不在于排除所有的问题,而在于把注意力集中到企业当前阶段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上,这样企业才能成长、成熟并壮大起来,去面对下一个阶段的到来。创业成功后,企业面临的主要管理问题是管理危机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创业者疲于奔命,顾此失彼。创业成功后,人员增多,业务繁忙,企业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然而,创业者习惯于发号施令,事必躬亲,唱独角戏;员工也习惯于接受命令,对创业者有依赖心理,从而导致创业者日常事务过多,工作量剧增。不可避免的结果便是创业者感到力不从心,不堪重负,但又没有抓住重点。
●决策得不到有效执行,管理开始失控。创业成功后,企业开始有现金流入或者盈利,招聘、迁址、购置新设备、培训等等,忙得不亦乐乎,于是管理费用急剧上升。企业经营的范围和地域也会扩大,管理开始变得复杂起来,问题也多了起来。幸好,创业者一如创业过程中那样果断,员工也依然贯彻执行决策,但是,创业者无法一一监督、评估决策的执行,企业也缺乏相应的机制与政策,因此,决策执行的效果大打折扣。
●企业利润状况徘徊不前。创业可能更多地缘于创业者对市场机会的前瞻,企业所从事的业务具有独创性或具有某种竞争优势。创业成功后,会有许多跟进者进入市场,企业的优势会逐渐减弱,竞争压力增大,业绩增长率会随之下降。另外,企业越是成功,创业者越是感到志得意满,有时甚至觉得无所不能,扩大经营和多元化便在所难免。摊子太大和对新业务不甚了解,难免会出现失误,从而侵蚀企业的利润。
●老员工缺乏继续创新的动力。创业成功后,老员工容易陶醉于曾经取得的成功,喜欢向他人讲述传奇式的创业历程。创业者考虑的是企业的未来,而老员工考虑的是创业者应该如何奖赏如何分配胜利成果,考虑的是如何在企业保持相应的权力与地位。老员工不愿继续艰辛地奋斗,安于现状,于是,小富即安的思想在企业蔓延,甚至会影响创业者本人。这样,企业很容易失去继续创新的动力。
●创业者的家庭压力开始增大。作为坚实的后盾,家人在创业者的创业过程中给予了无私的奉献,他们希望创业者能够取得成功。创业成功后,配偶希望创业者更多地关心家庭,儿女希望创业者能够尽到父母的责任,而创业者比以前更忙更累,无暇顾及,家庭压力开始增大,尤其是有家庭的女性创业者。一位女企业家在周末会议上收到其丈夫三条短信息:今天星期几、女儿有一个月没有见着妈了和你知道回家吗?无奈之下会议只能嘎然而止。
创业成功后两个主要因素会导致创业者考虑开始授权:一是管理问题变得又多又复杂,创业者不堪重负;二是员工渴望分享权力,希望得到更多的空间与舞台来发挥自己。
创业过程中,创业者主要是通过集权来实施管理。创业成功后,创业者需要授权,但不要分权。所谓授权是指在企业内由上向下分派任务,并让员工对所要完成的任务产生义务感的过程。所分派的任务可能是制定决策,也可能是执行决策。当所分派的任务是实施一项已经制定的决策,并且所授予的权力本质上对全局没有影响时,称其为授权。但如果所分派的任务就是制定决策,也就是说,让员工决定应该实施的内容,则称为分权。分权容易产生离心力,员工会自作主张,而企业此时所需要的是向心力,否则创业者就会失去对企业的控制。当然,从集权到授权,创业者往往会感到胆战心惊,害怕失去对企业的控制,所以,创业者授权实际上要表达的意思是:只准你们做我自己才会做的那种决定。最有效的授权是创业者厘定哪些问题由自己来决策,哪些工作可以授权给员工去完成,哪些工作需要员工定期汇报,哪些工作可以放手不管。一般而言,创业者需要审批销售计划、财务预算、生产计划等工作,至于销售人员的行动管理、客户拜访计划、销售汇报、车间作业计划、生产排班、加班申请等就可授权给中层管理人员负责。当然,财务报帐签字和人事安排等重要业务,创业者还是应该由自己来掌控,以防止费用的上涨以及人事矛盾的出现。这里,创业者也可以向一些管理人员授予一定额度的签字权。通过把一些日常性的、非核心的工作授权给中层管理人员,创业者就可以把自己从繁重的事务工作中解放出来,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战略性的问题决策上。
创业过程中,创业者和企业只是对各种机会作出反应,而不是有计划、有组织、定位明确地开发利用自己所创造的未来机会。那时创业者不是在左右环境,而是被环境所左右;不是驾驭机会,而是被机会所驱使。相应地,企业的行为是被动的,而不是主动的、具有预见性的,因此,布置任务是看员工是否得空,而不一定是根据他们的岗位和能力。典型的结果是因人设事,因人设岗。创业者常常会依习惯直接给下属安排工作,而不会依照工作流程行事。
创业成功后,企业为了更好地发展,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组织架构来有效地执行决策,有计划地完成企业的既定目标。创业者不必奢求一步到位,也不要期望建立一套能持久不衰的组织架构,因为企业的组织架构也需要根据企业的目标和发展阶段来进行调整,不可能一劳永逸。创业者应该尝试围绕工作本身来进行组织,打破围绕人来组织的旧习惯,力图通过企业组织来实现自己的管理决策和管理理念。
设计企业组织架构时,创业者可以运用一些非常规的小技巧,例如,多设置几个管理岗位,但并不安排人员,这样,对员工是一种吸引力,会起到正面激励员工的作用。如把三级销售组织结构调整成五级,效果会非常明显。当然创业者还需要明白,在管理体系完善之后又应重视简化企业的管理层级,防止官僚管理的出现。此外,不仅仅是简单地设计企业的组织架构,同步需要进行的工作是完善、健全企业的管理制度和政策。
创业过程中,创业者与员工承担着巨大的风险,需要彼此风雨同舟,共渡难关。创业成功后,创业者关注的是未来的更大回报,而员工更关注现在的既得利益。如果处理不当,创业者会受到指责同患难易共富贵难,会承受巨大的情感压力,有时甚至会感慨没钱容易有钱难。如果企业是合伙建立或几个人共同创立的,有时难免会因为利益分配而出现企业的裂变,给企业造成伤害,甚至使之一蹶不振。如果合伙关系处于家庭或家族内部,亲情关系更是难以逾越的障碍。另外,随着企业的扩大,新员工不断加入,他们更多的是一种职业选择,创业者需要考虑建立有效的机制来维系企业所需要的更多优秀员工。因此,创业者应该考虑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既能保障老员工或合伙人的既得利益,又能凝聚更多的员工继续前进。
设计激励机制时,创业者要与员工达成有效的沟通,尽量做到一视同仁,尽量避免特例或特殊照顾,要让员工理解和接受。当然,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制度是创业者常常需要遵循的原则。创业者不能仅仅只关注激励机制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要严格执行,及时奖惩,让员工感到激励机制是有效的承诺。这样,无论是期权等制度安排,还是金钱等物质刺激,都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不过,除了激励机制以外,企业前景也具有很强的凝聚力,这就需要在这个阶段维持或提升企业的经营业绩,规划好企业的未来发展。
创业成功后,无论创业者如何处置企业,如何选择自我的命运,解决和规避企业这个阶段所出现的管理危机问题,无疑需要创业者认真对待。创业者不仅应该注重创业历程和创业后的自我命运,也应该在创业成功后通过提升管理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矗以上三点亟需创业者在创业成功后实施,当然,创业者还应为企业管理付出更多。另外,经常与家人沟通获得他们的支持也是至关重要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