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百余名国内外专家齐聚重庆探讨岩土文物保护传承与发展

字号+ 作者:华东新闻 来源:未知 2019-11-05 15:25 我要评论( )

中新网重庆11月5日电 (记者 刘相琳)中国岩土文物保护传承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古遗址保护与加固工程专业委员会青年论坛5日在重庆大足区开幕。在接下来4

  中新网重庆11月5日电 (记者 刘相琳)中国岩土文物保护传承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古遗址保护与加固工程专业委员会青年论坛5日在重庆大足区开幕。在接下来4天时间里,来自国内外的百余名专家学者,针对当前岩土质文物面临的难题,探讨科学有效的解决途径和方案,探索未来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参加此次论坛的有来自意大利、英国、日本、柬埔寨等国家的专家,以及来自敦煌研究院、龙门石窟研究院、南京博物院,和国内相关大学、机构的专家与学者。与会专家将围绕岩土质文物的病害特征与机理、岩土文物保护中的工程地质力学问题、岩土质文物保护中传统材料研究与应用等方面展开讨论,分享研究成果。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柴晓明表示,中国的岩土质文物价值重大、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区域特点明显,但存在的问题也较为复杂。一方面文物病害类型多样,成熟、系列的集成技术支撑欠缺,另一方面在确保文物安全的同时,充分发挥其在改善民生、服务社会、公众教育、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仍需加强。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黄克忠认为,国内目前日益重视对文物的日常维护,它可以延长文物保护加固的周期,成为文物预防性保护内容之一。近几年,个别文物遗产地对文物日常维护时,直接在文物本体上使用化学、机械手段,而没有进行充分评估、验证其安全性和耐久性,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如何将日常维护与保护修复区分开,需要有规范、规程来约束。

  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副司长张磊说,70年来中国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开创性工作,彻底改变了岩土文物保护工作局面。中国绝大部分岩土文物保存状况得到大幅改善并处于有效管理中,基本解决了“性命之忧”,并开始从“抢救性保护”向“抢救性”与“预防性”保护并重转变。

  张磊称,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岩土文物保护目前仍面临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风化文物本体加固的关键技术问题,较大范围内的气候变化问题,文物保护项目管理制度问题,文物保护项目实施效果检测与评估问题,文物保护基层力量弱化问题,以及保护理念问题等,需要各方共同沉下心来,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埋头苦干。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新时代国医大师王庆友研发中药组方填补国内空白

    新时代国医大师王庆友研发中药组方填补国内空白

    2024-04-23 19:10

  • 美国市场5年增长300倍的现代口含烟,是国内消费者的新选择吗?

    美国市场5年增长300倍的现代口含烟,是国内消费者的新选择吗?

    2023-06-01 10:03

  • 驻马店冠一堂邀约国内各地书画家嵖岈山写生

    驻马店冠一堂邀约国内各地书画家嵖岈山写生

    2023-04-19 16:24

  • 国内首家农业迪士尼概念先行示范公园座谈会在北京南苑召开

    国内首家农业迪士尼概念先行示范公园座谈会在北京南苑召开

    2023-03-16 15:48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