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银海:情系燕山诗意壮美
文/黄强
孙银海,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市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市顺义区政协委员,荣宝斋画院唐辉工作室画家,河北美术学院教授,CC丅V《艺术大家》推荐艺术大家,CC丅V《星光大道》特邀嘉宾评委,中国国务外事国宾礼特供艺术家,《写生中国》北京燕山分部主席,北京大怀美术馆执行馆长。
孙银海从小生长在燕山脚下的的一个山村里,是地道的“燕山山民之子”,就像恋母情结那样,童年的他对燕山的情感是真诚的。燕山绵延数百里,为了“搜尽奇峰打草稿”孙银海在雾灵山、云蒙山、百花山岳形胜之地无不涉猎,自驾车两年行十余万公里,创作写生稿上千幅,孙银海的写生新作,自然与其生于斯长于斯的山缘有关,也与这位阅历很深的画家对燕山的再认识有关,孙银海的骨子里有着浓烈的乡土文化气息!
他是通过乡土意识去描绘燕山风情的,而不是纯粹的画燕山,创作山水画讴歌故土,在他的心目中,“燕山是父亲”,他正气浩然,震古烁今,直冲霄汉;“燕山是母亲”,她以温柔的胸怀哺育和拥抱着世代生息在她怀抱中的燕山子孙;“燕山是北方的脊梁”,她匍匐于神州大地,擎天支地,寰宇一柱。这种始终把燕山作为生身父母、作为天下脊梁的人,都不可能真正醉心于洒脱飘逸的笔墨,而只能用质朴厚实、苍茫苦涩、凝重幽深的笔墨去不断舒解他内心的追求,去不断淬炼可以栖居他精神思想的燕山喻象。孙银海是生于斯长于斯的燕山子民自小就熟悉的一种生活环境,那也是让他感到最亲切的一种生活形象。不过,他在呈现这些他最亲切的形象时更多运用了诗的想象与意境的美化,从而使他笔下的燕山山水及乡村更具有某种理想性。
实际上,乡土诗情是他表现燕山山水的一个角度。一方面,作为一个从小就生于燕山脚下的他、他的精神生活里一直都不乏理想生活的想象,而这种诗情恰恰是此种理想生活的对象化,是对现实的文学性的超越;另一方面,作为一个中国画家,他总是试图用传统笔墨去呈现他所熟悉的这种具有燕山山脉地理与气候特征的乡村图景……他以泼墨、破墨、积墨三种墨法将燕山的自然美景与个人情怀完美地融合呈现,既继承了“北宗”山水厚密繁茂的苍劲景象,又兼具了“南宗”山水洒逸俊秀的唯美意境,融入了燕山山水诗意壮美的气势,力求做到黄宾虹所讲的“笔墨精神,千古不变,章法面目,刻刻翻新”。
《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木兰诗一》:“旦辞 黄河 去,暮至 黑山 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 燕山 胡骑鸣啾啾。” 南朝 陈 徐陵 《出自蓟北门行》:“ 蓟 北聊长望,黄昏心独愁。 燕山 对古刹, 代郡 隐城楼。” 明 徐祯卿 《寄华玉》诗:“去岁君为 蓟门 客, 燕山 雪暗 秦 云白。”还有现代人对天人合一哲学的再觉醒,无疑又是他从理性上把握燕山魂魄的意识。正是那种真诚的朴素的乡情和这宏观地把握燕山魂的理性认识的化合,升华了他那燕山新作的精神内涵。此时的他,不再是一个普通的“山民”,而是对中外艺术规律有所把握、对个人的艺术思维有所把握的真正的大艺术家!
=
他也不仅仅是一个北方的汉子,而是自觉地发现了自己与北方山水之间在艺术本质上有着同构关系的艺术家。所以,他明确了自己的美学追求:“不作阴柔、小巧、纤弱的诵叹,不是即兴小诗和靡靡之音”,他追求的是“大自然的深沉、雄壮、浑厚、凝重、博大、交响乐般的阳刚之气”。这种气质渗透在他的巨幅作品中,渗透在他的山形和笔墨之中,孙银海的作品运用了现代艺术的形式语言,尤其是在写生上采用了不同的手法和技巧,以探索更多的可能性和表现性,或是严谨细腻,或是宏大粗犷,或是坚凝浑厚,或是率性风发。但整体而言,其特征是“满、密、厚、重”。加上对宋代山水绘画传统的汲取,将燕山恢宏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说孙银海的山水画是发轫于对古代绘画的传承,成型于与现代艺术的融合创新,进而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笔墨语言,他笔下的燕山与古人不同,他从视角上俯瞰燕山脉的脊梁,由近及远曲折递推,并在造型上虚其轮廓,将线条暗含在笔墨肌理之中,再以松动而灵活的细笔精皴表现美好的燕山景象,使得整幅画面的气象感觉饱满而热情,即所谓“胸有丘壑方能笔下生风”。
孙银海笔下的山水画幽静阔雅,展示着他视野中“山”的绮丽多彩,并具有诗性的“魂灵”,他在刻画燕山山脉的烟迷雾朦之景时,尤显出诗意化的燕山朴实与厚重。他以细密的笔墨语言建构出引人入胜的燕山风光,并用他自己心灵的想象融合诗境营造出画家内心的情感意象,再现一组“山川”世界,朴实地构成颇具“美”且富有诗境的大山境界,他的山水画,充满生命的激情与浑厚的态势,是“活”的山魄所源出的朴素形成,在他的山水作品中,远景、中景、近景叠加,渲染着山的气势和水的韵致,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峦给人以山外有山、无穷无尽的感受。远山和近山交相辉映,再现山群的宁静和辽远,近山的勾皴刻画,黑白的对比构成,凸凹出山体的刚毅劲拔,石之高,水势如瀑;石之平,水流如席,岩石叠垒,犬牙交错,石壁皴茵,浪花泛白。错落的树木,成为画作生命的衣纱,点点滴滴的亮色在浑厚的肌体上闪烁,处处镶嵌了作者的智慧和感情;朦胧遥远的雾气,勾勒出魔幻的自然奇景,近观画面,多条瀑布飞流直下,澎湃流淌,浪花击石碎裂,犹如白银四溅,谷涧汇流成看不见的蓝色深潭,令人无比遐想。山崖间翠绿的小树交织互生,侧展身躯,千姿百态,争相斗艳,随处所观,画中有画,云为媒,富水相连。古刹交错掩映山林,营造出一番脱离世俗的禅修意境。
生命的活力展现在孙银海的山水画中,似飘动的云,流动的雾,其势自然,其山川透出大气野逸的气韵,让人看到那山川涌动的生命气息,这种生命的活力源于他对古法的透悟与理解。由此可知,孙银海的山水画在叩响回归自然,返朴归真天然纯朴的心灵,一种发自内心的呼唤,而且他是在一种很是细密的语境中,阐述他热爱万里江山的宏大主题,致使一种美好,一种憧憬,一种审美理念的抒写形式在升华,他在用心灵刻写绵绣江山一草一木的生命章节。孙银海用他的审美视觉刻写出的山川景物,充满诗意及爱山情节,其作品从传承古文脉的感悟中拓掘山水画的意境,他所启用的笔墨语言,严谨细密而且表现了他对古法的理解与觉悟,从而形成他自己的笔墨语境,达到谨细精妙的完美画面,成就了情系燕山的绘画内容。
中国山水画强调的是画家以描写自然景观,反映“致广大、尽精微”,然后画出作者日积月累之所见、所知、所想、所思。同样,山水画家尽管离不开独特的视角观察与物象的写生重塑,却能自觉地超越视角,甚至勾连起人们的乡土情怀、自然景象与历史关照,从而透彻地反映国人的审美情趣和精神向往,孙银海以浓厚细腻的乡土抒情情感,表现了浓郁的对故土和燕山父老的眷恋之情,用文人笔墨来表现燕山意象、以历史与人文来超越乡土诗情。“笔墨当随时代”,我们坚信这位情系燕山的山水画家孙银海未来还会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为燕山传神阿堵诗意壮美的精美画作。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