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

工业对国家的重要性你知道多少?

字号+ 作者:lobtom 来源:未知 2021-03-13 16:32 我要评论( )

从第二产业内部看,工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从 2006 年开始下降,从 2006 的 42%下降至 2018 年的 33. 9%,累计下降 8.1 个百分点。其中,2011-2016 年下降较为明显,5 年累

  从第二产业内部看,工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从 2006 年开始下降,从 2006 的 42%下降至 2018 年的 33. 9%,累计下降 8.1 个百分点。其中,2011-2016 年下降较为明显,5 年累计下降 6.5 个百分点,工业同第二产业基本保持了相同的变动趋势。制造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波动下降,从 2006 年的 32. 5%下降至 2017 年的 29.3%,其中 2011-2016 年快速下降 31 个百分点。

  从就业比重看,改革开放以来,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从 1978 年的 17.3%波动上升至 2012 年的 30.3%,此后下降至 2018 年的 27.6%,进入“倒 U 型曲线”的后半段下行通道。

  与此同时,我国自“十二五”以来,服务业占比则明显提升。2011 年服务业就业人数首次超过第一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吸纳就业最多的产业,2013 年服务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

  2015 年服务业增加值首次超过第一、第二产业之和,服务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突破 50%大关。2018 年服务业占比已经达到 52 2%,2011-2018 年累计提升 9.2 个百分点,年均提升超过 1 个百分点。其中,仅“十二五”期间就提升 7.5 个百分点。

  由此可见,以 2012 年为时间节点,无论从第二产业就业比重,还是从工业和制造业就业比重看,我国都已经出现了或深或浅的“去工业化”现象,而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跳出“中等收入陷阱”传统经济理论表明,一个国家要跳出“中等收入陷阱”,必须进行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升级意味着工业比重不断下降,服务业比重不断上升。但同时,一些国家和地区过早“去工业化”,就会降低经济增长的长期动力,反而陷入了经济增长乏力的陷阱。

  事实上,“去工业化”无可避免,这是经济结构演变的正常轨迹,因为工业比重在达到预期顶点之后会出现正常下降的过程。但一国去工业化的核心,则需要在工业技术提升、消费结构升级的基础上,使劳动力从工业转向服务业,但并不必然意味着工业产出份额的大幅下降。

  发达国家的去工业化,主要去的是工业的就业份额,而并非是产出份额。这一过程由消费结构变化与工业技术提升等因素触发,并在人均 GDP 达到一个较高水平时开始。英美的彻底去工业化带来了伤害,带来了产业空心化,但德日等国高端制造业的保留与适度的去工业化,却也为其带来了发展。

  与此相反,在工业市场存量竞争与全球化的压力下,诸多发展中国家在要素禀赋不匹配、人均 GDP 较低时,开始了过早去工业化。由于工业部门是一国实现增长的主要引擎,这不仅不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捷径”,反而可能掉入损伤潜在增长率的“陷阱”。

  从行业间生产率差别的角度出发,服务业代替第二产业成为创造就业的主要拉动力实质上是一个低生产率部门代替高生产率部门的过程。数据显示,第二产业的每单位劳动力创造的产出约为 11.1 万元人民币,相比之下服务业单位劳动力的产出为 9.3 万元,大约是第二产业的 83%左右。

  然而,许多关于服务业的观点往往仅看到了同样的产出条件下,服务业吸纳的劳动力比第二产业更多,却忽视了同样一个劳动力,在服务业所能创造的价值仅为其在第二产业就业的 80%。

  值得注意的是,**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要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巩固壮大实体经济发展根基。建议稿还提出,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各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

  显然,“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适时的政策纠偏。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也表示,要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是要从低成本出口导向工业化转向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工业化。

  这需要坚持实施深度工业化战略,通过实施“卡脖子”技术突破八大工程,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我国工业化向高级阶段迈进,实现由简单加工到复杂制造,由劳动密集型、资源利用型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转变。

  从以要素投入驱动工业规模扩张和比重提升的扩张型工业化,到更加注重内涵式发展的工业化,依靠创新驱动来提高质量和竞争力,通过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升工业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

  展望 2021 年,随着“十四五”规划落地实施和中国数字经济加速发展,对于产业政策的安排也将渐次铺开——包括充分发挥优势部门潜力,提升整体生产效率,通过工业自主带动服务业。在未来的一段时间,更多的具体产业规划将逐步微观化,中国也将真正进入“提质”阶段。

  全球领先的工程硬件解决方案供应商索斯科再推新品,全新版本的磁性门吸是强度与时尚的完美结合。新产品M5 磁性门吸由耐腐蚀不锈钢材料制成,表面经过高度抛光处理,其稀土磁铁拥有强大的吸持力,可轻易地将各种门板和面板保持在打开或关闭状态。M5 磁性门吸作为门支撑杆的可靠替代品,索斯科 M5 磁性门吸通过配置提供 50-118 N的标称吸持力,能够承受较大的错位公差,适应多种门板尺寸和重量规格,以及强振动环境。高光泽不锈钢外观充满时尚感,不但展现出高强吸力且性能优秀,适用于各种应用领域的柜和门板使用。M5 磁性门吸以简便的按压和拉动开启操作,提供多种旋转门吸高度选项,可配合水平安装或垂直安装,或埋入式或表面

  新时尚 /

  作为直接服务工业的数字经济新赛道,工业互联网已经应用到原材料、装备制造等37个国民经济重点行业,应用场景正在由销售、物流等外围环节向研发、生产控制、检测等内部环节延伸。——徐晓兰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发展工业互联网,搭建更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提升中小微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今年,工业互联网被再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3月10日,带着11份建议上会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徐晓兰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作为直接服务工业的数字经济新赛道,工业互联网已经应用到原材料、装备制造等37个国民经济重点行业,应用场景正在由销售、物流等外围环节向研发、生产控制、检测

  “过去十年,物联网(IoT)产业有了较大增长,但远未达到早先预期的市场规模。但我们坚信物联网终究还是会回到高增长的。”近期,研华科技董事长刘克振和技术长杨瑞祥围绕“工业互联网未来三年展望”发表自己的见解,针对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趋势、生态发展及研华市场新布局等展开畅谈。刘克振认为,过去的一年开始,物联网产业中多项细分技术领域已经出现“回归现实”的趋势,即褪去泡沫回归现实,开始进入一个缓慢稳健的增长期,这也是所有先进技术和产业都会经历的“技术成熟曲线”。同时,对于物联网生态系的构建和完善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生态系不做好,物联网就不会起来”。IoT产业发展正进入“回归现实”阶段

  互联网未来荣景可期,IoT发展已回归现实 /

  “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的产物,既是制造强国的核心支撑,也是网络强国的重要内容,对实现‘十四五’规划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全国人大代表、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对科技日报记者说,“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离不开工业互联网的关键支撑。”杨元庆指出,工业互联网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的重要抓手;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有助于推进供给侧改革,以更高质量的供给来促进和创造消费需求,激发超大规模市场的活力,扩大内需,把国内大循环的基础打造得更加扎实,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重要支撑;工业互联网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有助于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

  在评估用于IIoT的Wi-Fi MCU时,设计人员需要考虑多种功能,例如ADC,接口,安全性和互操作性。随着工业物联网(IIoT)的发展,趋势是在单个片上系统(SoC)中而不是在多个分立设备中执行更多功能,因为其结果是材料清单更少,设计风险更小且占地面积更小。一个很好的例子是Wi-Fi微控制器(MCU),它将Wi-Fi与处理器和GPIO集成在一起,以满足各种应用程序的需求。Wi-Fi MCU要谨慎选择,有多个因素需要考虑,理解它们很重要。当今市场上存在低成本的Wi-Fi选型,但通常会在外围设备数量和整体性能方面做出牺牲。这意味着选择最佳的Wi-Fi MCU具有挑战性和风险,因为启用Wi-Fi的MCU不仅必须具有强大的Wi-Fi连接

  物联网Wi-Fi MCU选型时需要了解的内容 /

  预计在未来十年中,工业物联网(IIoT)应用将大量增长,从而推动石油和天然气,食品和饮料,制药,化学,能源和采矿,半导体和制造业等流程行业以及航空航天等离散行业的生产率和效率提升。支持这种增长的新的物理网络系统的开发,将包括使用高分辨率相机来增强机器视觉,使用高分辨率显示器来实现丰富的用户界面以及用于连接传感器、执行器和其他设备的优化命令和控制界面。本文将介绍数十亿移动设备中广泛实施的MIPI规范,如何为开发人员创建成功的设计,减少开发工作并降低许多IIoT应用成本。定义工业物联网IIoT设想了高度数字化的工业流程,这些流程将通过使用相连的机器和其他设备来收集和共享数据。使用实时分析,数据可用于更广泛的工业流程中,以主动解决生产

  物联网需求 /

  站点相关:嵌入式处理器嵌入式操作系统开发相关总线与接口数据处理消费电子工业电子汽车电子其他技术存储技术综合资讯论坛电子百科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构建新型科技攻关体制攻克关键核心技术

    构建新型科技攻关体制攻克关键核心技术

    2021-03-15 14:28

  • 中国证券报:重点发力科技创新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攻坚战打响

    中国证券报:重点发力科技创新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攻坚战打响

    2021-03-15 14:28

  • 最新报告显示科技对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

    最新报告显示科技对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

    2021-03-13 16:33

  • 免费研报精选:国家科技实力的象征!重要性不亚于芯片这类股该起

    免费研报精选:国家科技实力的象征!重要性不亚于芯片这类股该起

    2021-03-13 16:32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