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在朋友圈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段子,投资大佬但斌也转了一个段子。他说:『中国最牛逼的风险投资机构其实是合肥市。』
2007年的时候,合肥拿出三分之一的财政收入赌面板投了京东方,最后赚了100多亿。2011年的时候又拿出100多亿赌半导体投了长鑫、兆易创新,结果赢了上市福利估计超过1000亿。
到了2019年的时候又拿出100多亿投资新能源投蔚来,结果大众汽车新能源板块落地合肥。我现在特别想知道合肥市当年它是怎么找到这些企业并投资他们的?
比方说最早它是怎么找到京东方的?京东方就要从历史开始讲起,它历史前身叫做北京电子管厂。北京电子管厂曾经一度是亚洲最大的电子管、电子元件生产厂商,开国元勋级别的工厂。那后来我们也知道,改革开放之后很多外商,很多有更加先进技术和更低成本的企业就涌入了中国,大量的抛售和销售竞争,这就是市场竞争。那外商生产的半导体和各种元件、各种屏幕价格更低、质量更好,逐渐京东方就进入了连年亏损的状态。
最惨的时候员工需要去上街捡白菜帮子卖,然后他们发电用的煤都买不起,都要向银行去贷款。那这里有一个非常有能力的年轻人叫做王东升。王东升在几年努力之后也终于到了候选厂长的位置上,他当时已经准备下海去自己干一番事业,突然有一个老员工就找到他说:『你不能走,你要给他当厂长,不能让干了几十年的老技术师傅接着上街捡白菜,』王东升很受打动,回去又想了想说这个东西到底是不是接下来几十年应该奋斗的一个目标?
2、就是接下来30、40年的中国一定会有国产的电子元件,这个市场不能一直被外资垄断。于是他就决定留下来当厂长。接下来他就推行各种管理方式,进行股份制改革,制定目标、制定规划,终于连着干了几年之后扭亏为盈。但这个扭亏为盈绝对不是说京东方有了领先市场的技术和更低的成本。
那当时京东方就是什么业务都做,跟电子元器件相关的订单都接,甚至还有搞旅游和酒店接待的。京东方当时的创业真的是非常草根创业,为了生存下去也不容易,什么都得做,一些些创业小老板们看到这里是不是止不住的心酸?
后来京东方扭亏为盈之后,终于有机会发行股票,募集到了30亿元的资金。他当时本来可以去做房地产,当时北京的房地产行业很热,京东方如果去做的话,估计现在也是业内的房地大佬了,但王东升没有选择走这条道路。本来京东方当时有机会把望京那块地给买下来,但他没有这么做。
接下来在21世纪初,京东方就抓住了半导体行业周期性比较强的一个规律,收购了韩国现代的屏幕生产线,周期性比较强,半导体行业周期是什么样子呢?你可以想象它是一个波浪接着一个波浪。
为什么半导体行业每隔36个月它的价格就会少一半,它的性能就会增一半。所以说半导体行业它对元器件随着性能的发展,它的波动是变得非常大。因为你可能三年前在研究一个新技术,然后等它面市的时候,别人已经研究出来更新的技术。那你三年前做的那个东西就全都白费了,就和农民种庄稼一样有过之而无不及。
韩国那时就遇到了这个问题,然后京东方就抓住了这次机会,把人家现代的生产线连图纸带工程师全都收编过了,在几年之内吃透了3代线的技术,也是在这个基础上研发了4代、5代的屏幕产品。
在这个过程中也花掉了不少研发资金,然后又碰上年景不好的时候,再一次陷入了连年亏损,亏损到有2年连亏了17亿和18亿,证监会都来问京东方是不是在进行财务造假?京东方就特别冤枉,他说这个我们钱也都砸在生产研发和生产上,真的很冤。京东方真的是中国少见的良心企业,比小米还良心。
当时就有很好的机会,国家就提出了科技引导经济发展的一个战略。地方政府可以引入各种高新技术产业进行投资,招商引资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也促进企业进一步发展。所以这个时候就碰到了合肥市。
对了,当时要投资京东方的不仅是合肥市,仅是合肥市、还有深圳市,但是深圳运气不太好,深圳没有找到京东方的原因是因为有一个很强的半导体行业的公司叫做夏普,夏普特别喜欢有那种搞别人的心态。那么夏普究竟是怎么搞京东方的呢?
因为当时夏普自己掌握非常尖端的屏幕技术,每当看到有其他的竞争厂商想要开发下一代生产线的时候,夏普都会过去,要么是跟政府说,要么是跟夏普主要的承销商说:『我们跟你合作,我们要跟你签3年的独家协约,』然后往往夏普最后一定会违约,在一年或者半年的时候说:『我们不干了,要么是你地方的政策不够,要么是你的生产质量不够好。』反正就是不干了,这夏普看起来还挺有心计的。
夏普特别擅长搞别人的心态,但其实你在夏普背后可以看到整个中国半导体行业都是互相搞的心态,互相进行明争暗斗,非常精彩。
深圳市政府就这么被坑了,吃了个哑巴亏。合肥政府就说京东方你来给你钱、给你地,当时京东方一条屏幕生产线亿资金。这时候夏普又来了,然后合肥圈子里面打听了一下夏普的名声,发现夏普是一个搞心态专家,关于京东方合肥也是做了充分的调研之后最终选择了京东方。
最终选择把这175亿里面其中的120亿直接投给京东方第6代生产。6代生产线的这个意义在于说你一旦有了6代的显示屏,国内所有的彩电还有各种电视就可以用上国产的面板。这也就是为什么说2010年左右我们有了家电下乡,因为屏幕成本被京东方大大降低了。
原来10000块的电视屏幕,现在线块钱。屏幕成本的大大降低,这也就是国产技术的好处,屏幕终于不用被外资垄断,垄断肯定就是享有溢价,而且这个体验还不会输于那些进口的元器。那在这之后拿到了6代线技术的京东方就开挂了,那京东是怎么开挂的呢?
京东方就开始学习三星、夏普这样的反周期操作的一个技巧,在行业一片大好,比如6代线代线,在接下来的几年研发投产连年投入了将近1000多亿的研发和生产资金,代数越高意味着你能造出更大的屏幕。它的屏幕是等比增加的,效果越来越好。这就是京东方的故事,这也是一开始合肥的一个创举。
那在这背后它不是碰运气,其实背后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产业政策叫做芯平器合。芯是指芯片行业,平是指平板显示器,器是指工业机器人和不同的装备制造,合是指人工智能和制造业融合。比较著名的科大讯飞也在合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产业投资逻辑。
合肥正在下一盘大棋,它通过投资京东方,其实引入了京东方的上下游,上游的半导体的生产商,下游的屏幕生产商,包括它有一些工业机器人供应商都全部引入到了合肥这个地方。同时这也是合肥模式。合作模式就是说企业跟政府的深度合作,在尊重市场规律和找到市场需求的前提下一起发展,一起壮大。企业的不断发展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了越来越强大的地位。政府也能通过企业的发展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然后拉动GDP增长,创业以及税收收入,这个真的很有意思。往小了看有很多好的投资机构,它做久了也是要做类似于这样的事情。就是要做投资产业链。比如说你投资A和B,然后A 给B提供原件,或者B给A提供研发支持。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顶尖投资者都有产业投资逻辑的一个核心的思考。
背后我们又翻了一下说合肥政府还投了什么,自己查了一下数据库,过去几十年合肥政府投资了500多家企业,有1000多亿的产业资金投入到了不同的产业当中,其中有云计算、有人工智能、有显示屏,有高级的装备制造。最近像这个蔚来汽车和江淮汽车,这里爆一个彩蛋,之后再过两年可能会出现一个并购案,这个企业可能是接下来唯一能跟首个进入中国建厂的外资新能源汽车特斯拉抗衡的一个巨头企业。那如果蔚来真的被收购了,那就变成了准国企了。
合肥除了薪平器合政策,还有企业与政府深度合作的政策背后,你肯定还会想说有钱有技术背后还有人。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中国最硬核的科研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也坐落在合肥。国字头的大学一般都在北京。中国科技大学当时也在北京,后来因为种种政策原因要迁出北京。他们当时拜访了很多省市的政府,也吃了很多很多次闭门羹,因为那个时候大家都比较困难,中国科技大学搬过来市政府要给你人,还要给你钱,要给你场地,那我们现在这个财政吃紧可能吃不开。整个大学迁过来还是比较有压力的。但是合肥政府就非常有远见,就说你来我给你钱,给你地,然后给你各种人才配套的政策。其实当时合肥政府也不容易也不容易的,像当时就为了搞京东方这个项目投入了三分之一的财政收入。我看网上还有说当时合肥的地铁项目都叫停了,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所以你看到合肥芯平器合这些政策背后,你想想这些芯片包括人工智能,包括工业机器人,如果没有当初的吸引产业人才非常重要的中国科技大学落户合肥的话,不可能有现在的产业集群的发展形势。
我原来总觉得说我们的手机每年都会降价,我们的电子产品每年都会降价,这是一个常识。但是我没有想到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我记得很小的时候,我买个16G的U盘都要600多块,而且是一个非常隆重的礼物,送给一个朋友开心死了。现在可能一个64G或者128G的U盘就是100块钱左右。最早一个移动硬盘几千块钱,那这些东西它现在都变得越来越便宜了,可以说是白菜价。
它其实完全不是自然而然发生的,而是因为那些原来先进的技术我们自己研发出来了,我们可以用同等的质量却有更低的价格,甚至只是十分之一的价格,去实现原来所能享有的科技发展所带来的红利。这都是因为有他们这些科研人才在背后默默努力,有这么一群人投入大量资金,这群人永远不会开口说:『是我们当时的努力和付出,才有了今天大家创造的红利。』电视是莫名其妙便宜了,我就觉得这事是理所应当的。但其实并不是这样,京东方去年还拿到了4500万台iPhone12的订单,包括华为的mate20,包括你们用的平板电视,包括你现在用的华为、小米的各种笔记本电脑。其实背后你享受到折半甚至是十分之一的价格的红利,那其实都是靠这背后几代技术人员的不断努力,企业家的辛苦拼搏,政府非常有远见和大格局的投资,然后才能降低的价格,最终为大家赢得的实惠。背后都不是说一夜之间这个价格就突然就变低了,突然各种三星、苹果、夏普他们突然就良心发现把价格突然调低了,他们不会这样做。要想吃饱饭还得自己动手。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