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名企滋养名城,名城哺育名校、名企。在武汉“扬科技风帆、筑制造高地”主题高峰论坛上,董明珠、华中科技大学邵新宇等众多专家学者和制造业大咖对武汉城市发展寄寓了新期待。名校、名企、名城,正在成为“武汉造”金名片。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湖北省,区位优势、产业基础、科教资源等优势明显,仅武汉市就有92所高校、101家科研院所、73名在汉院士、130万人在校大学生。在武汉市科技创新大会上,国之重器、“国宝级”科学家、国字号创新平台、国家级基地、“全国领先”科技成果等“五个一批”总结提神、提气和给力,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转化为发展“最大增量”。实践证明,只有科技创新拔得头筹、快人一步、棋高一着,才能在全球城市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在日益激烈的城市发展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全面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抢占要塞之地。
墙内开花墙外香。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不高是创新短板,也是发展弱项。要成立联系服务高校专职机构,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城市、高校、企业间的协调、服务工作。通过建立产业创新研究院,开展未来网络、生命健康、生物育种、前沿材料、量子信息、空天科技、海洋科技等领域创新研究,走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产业化发展路径,在加强前瞻布局、培植先发优势走在全国乃至全球前列,实现制造、创造向智造转变和转型。加大财税、政府采购、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产业发展等政策扶持力度,加快推进“一网通办”“一城统管”,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打造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最优生态。
除加强未来产业技术创新研究外,现有产业发展中的“卡脖子”技术攻关不容忽视。英雄不问出处,谁能干谁来干。要聚焦产业发展的痛点和难点,梳理汇总现有产业发展中的“卡脖子”技术,面向全国乃至全球“揭榜挂帅”,借助“全球大脑”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环节自主可控。
城市发展核心竞争力在人才,人才培养的摇篮靠学校,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的主体是企业。以人才的风云际会助推发展的风生水起。厚植惟楚有材的底气,做好住房、就业、创业、就学等方面保障服务,真金白银投入加上真心实意服务,打造更多人才愿意来、留得住、干得好的“近者悦远者来”强大磁场,让更多的战略科技人才、产业领军人才和留鄂就业创业大学生在湖北“知音故里”续写高山流水佳话。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积极支持和鼓励科技创新,让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创业者和名城、名校、名企共同构筑创新共同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唱响科技创新主旋律,汇聚与城市同发展、共奋进的创新热潮。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