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4月1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南通市创新发展大会,加快构建“如鱼得水、如鸟归林”一流创新生态。当天,同时召开建设更高水平创新型城市新闻发布会,对新出台的“创新30条”大礼包相关政策进行了详细解读。(4月2日《南通日报》)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惠民在南通市创新发展大会上指出,创新生态是一个以企业为主体,以政府为主导,大学、科研机构和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共同参与的群落系统,深度整合人才、技术、信息、资金、载体平台等各类创新要素,与产业相互依存、共同演进。建设更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必须构建“如鱼得水、如鸟归林”的一流创新生态,让各类创新主体高效协同、各类创新要素良性循环、各类创新成果加速涌现。
因此,南通唯有构建科创生态圈,系统化培育科创企业和人才,送去无微不至的服务,才有可能走通创新发展之路。加快创新生态建设,这给全市加快创新发展提供了路径支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激烈的国内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创新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一个地区的发展水平。当前,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南通要跑出加速度、跑赢新赛程,就必须要把创新生态打造好,这样才能激发更多的创新动力和创新动能,才能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一流的创新生态离不开超前的顶层设计。创新作为一项重大战略和系统工程,需要加强谋划,要结合南通本地的产业发展加强创新力度,真正做到未雨绸缪,而不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儿”。精心设计和大力推进改革,让机构、人才、装置、资金、项目都充分活跃起来,形成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
一流的创新生态离不开良好的政策环境。良好的政策支撑是助力创新的不竭动力。这次新出台的南通“创新30条”大礼包,涵盖了方方面面,政策覆盖的对象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到高新技术企业,再到行业龙头企业,从初创人员到高端人才,从双创载体到科研院所,各类对象都能从中找到适用于自己的扶持政策。
一流的创新生态离不开蓬勃的人才支撑。人才是支撑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创新归根到底是人才创新。要通过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最大限度支持和帮助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既要用事业激发人才的创新勇气和毅力,也要重视必要的物质激励,使他们“如鸟归林”;吸引更多的海内外人才来我市创业,集聚更多的“大师级”高端人才、“工匠型”技能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让更多的“千里马”在江海大地竞相奔腾。
坚定不移地把创新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核心战略”,构建“如鱼得水、如鸟归林”的一流创新生态,从而让各类创新主体高效协同、各类创新要素良性循环、各类创新成果加速涌现,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发展自主权,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南通建设更高水平创新型城市的目标才能如期实现。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
转载请注明出处。